罕见高温下冰块卖爆了!制冰成了好生意?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6 06:21:25

成都成华区踏水桥北街设置了多个核酸点,罕见好生虽然都在凉棚下,高温但依旧挡不住烈日炎炎。下冰为此,块卖社区第一时间采购了许多冰块,爆制冰成分放在小区的罕见好生各个核酸采样点位,帮助“大白”降温。高温社区还号召周边居民,下冰有冰的块卖捐冰,没冰的爆制冰成冻冰,争取给“大白”提供一个更凉爽的罕见好生核酸检测环境。

7月16日,高温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畅园新村小区,下冰采样员正在利用冰块降温。块卖图/中新社发 赵明 摄

农贸市场也用冰大户。爆制冰成一位水果商贩表示,夏季新鲜水果最容易变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高于16°C时,便会使用冰块降温。比如荔枝上市的时候,如果每天要运输1000吨左右的荔枝,就需要用100吨冰块来保鲜。此外,叶菜在装箱运输前,也都会先铺上一层碎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建筑系一位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像叶菜这种含水量高的蔬菜,一进冷库就会发蔫。而冰块在融化时会挥发成水汽,更有利于农产品保鲜。

冰厂供不应求

冰块需求激增,也带动制冰厂生意火爆。

成都双流一家制冰厂负责人表示,夏季向来是冰块的“热销季”,但今年由于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生意格外火爆,订单量比去年翻了一倍不止。

据她介绍,之前每天的产能是1000块,如今已经增加到了2000块,一块冰重80斤,也就是说日产能已经达到80吨,但依旧供不应求。“出冰后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客户拉走了,都来不及放冷库。”

上述负责人表示,其实自己的产能还能再加一倍,但由于近期电力供应紧张,为了保障居民用电,工厂从早上7点开始都是处于停工状态,只有晚上8点以后才能开始制冰。

四川乐山的孙乾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他的制冰厂不受限电政策影响,因此可以满负荷生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让员工24小时三班倒,昼夜奋战,争取做到“歇人不歇机”。如此一来,每天就能生产150吨冰,差不多是3000多块。“在乐山这边,我已经是规模中等的制冰厂了。从今年6月底到现在,已经生产了超过1万吨冰块。”

那么,如此大量的冰块是如何生产的呢?据前述专家介绍,制冰的本质与家用冰箱制冷同理,技术门槛并不高。其原理是利用盐水凝固点比淡水低的特性,将注满淡水的模具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盐水池中冷却若干小时。待冷却完毕,再将模具浸入常温的水中,使冰块边缘融化,与铁皮分离。

工厂制冰中。图/中国制冷学会科普部主任李晋灏提供

技术门槛虽然不高,但其实这种条状冰块的价格并不便宜。中国新闻周刊以消费者的身份联系了成都多家制冰厂,价格在15元至30元不等,两块起售,而且还不一定有现货。

下游“冰块热”,上游制冰设备企业的业绩也十分亮眼。制冰设备龙头企业雪人股份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万元-10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8.16%-135.20%。

看到冰块生意这么好,不少网友跃跃欲试,表示来年也要开个制冰厂。据红星新闻报道,上海一家制冰厂在工厂满产的情况下,每日收入约为27万元。若全月无休,月营收可达810万元。

但孙乾表示,制冰厂看着红火,但其实赚个辛苦钱而已。受高温影响,再加上电费、油价、人工成本都在上涨,今年的制冰成本较去年贵了不少。“平常生产一条冰要7块多,现在得差不多10块钱。”

制冰产业前景可观

8月25日,今年的三伏天正式结束。据中国天气网消息,未来一周,在冷空气和台风的南北“夹击”下,副热带高压整体有东退南压的趋势,强度也将有所减弱。这也意味着南方今年旷日持久的高温天气过程将进入尾声阶段。那么,随着高温天气结束,制冰业是否会迎来降温?

雪人股份市场部总监陈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南方大范围持续高温,对于制冰行业而言,市场有效需求量增加不少,不过制冰行业并非仅仅是因为高温炎热天气催生而出的应用细分行业。“大型制冰机主要用作大型商业超市、肉类研磨、冰蓄冷空调、混凝土冷却、纺织化工等行业;小型制冰机主要用作酒店餐饮、商业场所、医疗生物等领域。”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国内制冰相关现存企业超4500家,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福建、海南等地,而四川、重庆当地的制冰企业数量并不多,分别为44家和30家。陈炜表示,这是因为制冰厂的需求往往与渔业有关,所以普遍位于沿海地区。

就在高温天气结束的同时,我国沿海地区的禁渔期也陆续结束,届时渔船对冰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为捕鱼做足准备,这才是冰厂的大客户。”陈炜指出。

另一方面,出于美味、医疗和安全性的需要,我国农产品、生鲜食品、海鲜和超市零售市场对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中国制冷学会科普部主任李晋灏看来,制冰算是冷链物流中的一部分。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这也意味着制冰产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的飞速发展,制冷设备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为3832亿元,比2019年增长440.8亿元,同比增长13%。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李晋灏进一步表示,随着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重视,未来食品保鲜冷藏运输等环节会越来越依靠全程冷链。“但全程冷链由于成本原因,目前主要用于国内高端食品、海鲜和蔬果保鲜等场景。对于一些附加值并不高的农产品的保鲜,还是需要以冰为主,预计这种情况还将在未来多年存在。”

不过,陈炜也提醒道,目前对于冰的使用,仍然有提升的地方。他指出,可食用冰的生产不同于工业用冰,一方面需要对水源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全程无接触的环境中生产,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安全。但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关于可食用冰制作的国家强制标准。

作者:余源(andyy1988@126.com)

顶: 433踩: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