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持牌潮中消费金融ABS发行迎来回暖,消金资料显示,机构金首中原消费金融、再迎马上消费金融、融资兴业消费金融等陆续发行银行间公募ABS。原消整个二季度,持牌潮中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规模52.38亿元,消金创近年来新高。机构金首
今年以来,再迎持牌机构迎来一轮融资潮,融资一方面,原消头部持牌金融消费公司频频通过ABS、持牌潮中金融债、消金银团贷款等方式融资补血;另一方面,机构金首腰部机构通过引入实力银行股东增厚竞争力,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市场分化重塑格局明显加速。
首发ABS
7月19日,中原消费金融成功发行鼎柚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金额9.73亿元,发行人和受托机构为华润信托。为牵头主承销商/簿记管理人,中原银行、天津银行为联席主承销商。
本次发行优先A档发行规模7亿,认购倍数2.3倍,票面利率2.43%;优先B档发行规模0.7亿,认购倍数4.1倍,票面利率2.7%。
资产池的资产来自7.86万个借款人的15.4万笔贷款,平均贷款余额规模为每笔0.63万元,入池资产贷款主要用于手机数码、装修、家具家居、教育等。
据了解,这是中原消费金融首次通过发行ABS进行融资。2021年1月,中原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ABS)资格获得河南银保监局核准,成为当年首家、全国第14家获得ABS资格的持牌机构。
“本次实现ABS发行的新突破,对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具有积极意义。资金端的结构优化,让公司在更大的市场中为新市民、偏远地区民众提供更高效率、更有价值、更安全的消费金融服务,进而为支持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贡献更大的力量。”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存在较高的门槛,监管同意发行ABS,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前期稳健运营。
根据监管要求,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需要银保监部门批准,申请条件需满足最低3年经营期限;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具备所需的专业人员和完善的处理系统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我国能发行ABS的消费金融公司并不多。相比于其他融资方式,发行信贷ABS一方面有助于优化融资负债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信贷ABS产品,发行利率较同业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更低,同时有助于提高投资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认识程度和接受度,进而降低融资成本。
集齐多项融资“技能包”
作为河南唯一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资金端,中原消费金融已集齐了头部机构所拥有的融资手段。
除本次发行ABS外,中原消费金融还于今年2月首次获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获批额度不超过20亿元,期限不超过3年。此次中原消费金融是第8家获得金融债发行资格的持牌消金机构。
发行金融债券门槛更高,全国已经展业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仅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5家发行过金融债。
资料显示,2021年,中原消费金融公司放款金额645.44 亿元,累计放款1668.78亿元;放款突破1887万笔,累计放款突破5050.53万笔。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原消费金融客户数量大幅增加426.01万户,累计已为1517.79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原消费金融推出“7天无理由还款”,为行业首家倡导贷款冷静期。此外,中原消费金融还先后在全省捐建了30多个乡村“爱心书屋”;联动,建立多渠道金融消费知识普及宣传链。
市场分化重塑,消费金融机构竞争激烈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放款规模达到20.2万亿元,余额规模达到5.8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纷纷入局。2022年3月,拟收购苏宁消费金融41%股权,进而获得苏宁消费金融的控股权;5月,受让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头部持牌金融消费公司频频通过ABS、金融债、银团贷款等方式融资补血、补强,二三梯队的公司通过引入实力银行股东增厚竞争力,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市场分化重塑格局明显加速,消费金融公司竞争激烈,正在寻求新的突围通道。
欧阳日辉认为,未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应该是以商业银行为主、非银类金融为辅的供给格局,消费金融公司将是仅次于商业银行的第二大消费金融供给主体。一家消费金融机构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有三点:从市场融入更低的资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以及控制经营成本和金融风险。
对于如中原消费金融腰部消费金融的发展建议,欧阳日辉表示:“可通过布局多元化的资金结构,不断压降融资成本。”
欧阳日辉建议:“还需要采用多渠道多手段多场景提高获客和活客的能力,提升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坚持合规经营,提高守住底线的风险经营能力;继续增强金融科技和数据要素应用双轮驱动创新的动力,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消费金融频道)
顶: 62踩: 785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