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媒:俄天然气断供预示着供给冲击和通胀新时代
参考消息网4月29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27日发表题为《俄罗斯天然气断供预示着供给冲击和通货膨胀的美媒新时代》的文章,作者为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叶伟平。俄天文章认为,然气战争、断供代制裁、预示出口管制和自然灾害威胁商品供应链,着供并对央行通胀目标构成挑战。击和全文摘编如下:
通货膨胀是通胀需求增速大于供给的结果。央行可以调节需求,美媒但问题是俄天,未来几年的然气世界可能会多次出现供给冲击。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的断供代几十年,需求长期疲软,预示资本、着供劳动力和原材料似乎无限供给,击和导致通胀和利率持续处于低位。
此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需求变得强劲,尤其是在财政和货币支持十分慷慨的美国。发达经济体报告劳动力短缺,新冠疫情继续扰乱供应链。
与此同时,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商品普遍短缺,尤其是食品和能源。俄罗斯周三表示,已停止向波兰和保加利亚输送天然气,从而推高了欧洲天然气价格。同一天,印尼宣布禁止出口粗棕榈油,以限制国内的食用油价格。
也许这只是一连串坏运气,一年后就会恢复常态。也许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这个时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然灾害将屡次给全球供应网络造成压力。在过去10年里,各国央行一直在抵御通缩,而在接下来的10年,它们可能需要大力抑制通胀。
供给冲击推高成本
从长远来看,通胀水平是由货币决策者决定的,但实现通胀率目标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周围环境对成本压力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通胀率飙升,因为各国央行未能抑制过度需求,任由物价和工资攀升。但多次供给冲击推高了成本,增加了央行的工作难度。
最显著的冲击是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苏联,不断上涨的能源和化肥成本以及作物歉收也推高了食品价格。
如今,问题不在于实际商品的供应,而在于将商品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实体、法律和市场机制受到战争和制裁等因素的干扰,由此抑制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小麦、石油和天然气出口。
瑞士信贷策略师佐尔坦·波扎尔估计,俄罗斯若要将目前通过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的原油改送至中国或印度,需要额外耗费4个月时间,另外需要80艘以上的“超大型原油轮”,比全球现有油轮数量多10%。波扎尔写道:“油轮造价更高,货物更贵,过境费更高,运输路线更长,遭遇海盗的风险更高,保险更贵,货物价格波动更大,追加保证金金额更高,对银行信贷需求更大。”
金融系统同样依赖私人银行的基础设施进行定价以及转移资金、货币和信贷。如果基础设施失灵,可能无法获取资金,利率飞涨,货币贬值。各国央行利用其无限创造货币和购买外汇的能力扭转这种状况。
政府干预带来风险
当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供应基本面推高价格时,市场最终会解决问题。世界银行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上世纪70年代油价上涨带来了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和北海的新供应。报告称,为应对高粮价,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产量从几乎为零分别增加到全球产量的17%和50%。提高燃料标准和降低恒温器温度等保护性措施有助于减少需求,技术也能带来其他选择。
化肥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给农民、农业产量和粮食价格带来深远影响。但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如今各国政府却在采取相反的措施。它们“迄今为止采取的政策包括减税和对燃油补贴,尤其是汽油补贴……这些措施实际上增加了需求,进一步推高了原油和其他石油产品的价格。”
世界银行在2019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政府还在价格高企时禁止出口,在价格低迷时鼓励出口,从而促进价格的双向波动。
即使这些短期干扰因素迅速消退,未来几年仍然很有可能再次出现。随着俄罗斯和中国与西方爆发冷战,增加关税、制裁和出口管制很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气候带来了另外的一系列持续性风险:极端天气可能扰乱供应链和电网,而净零排放可能削减传统能源系统的产能,并引发可再生能源系统所需矿产的竞标战。
这些因素未必会阻挠坚定的央行实现低通胀目标,但它们增加了工作难度,其结果也不会是公众乐见的。
顶: 75599踩: 1
美媒:俄天然气断供预示着供给冲击和通胀新时代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6 07:28:45
相关文章
- 国家疾控局:各地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随意静默管理等问题开展整治
- 文旅部发“五一”出游提示:做好健康防护 理性错峰出行
- 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20条“硬核”举措来了……
- 人社部:个人养老金制度将在部分城市试行一年再逐步推开
- 上海:到2025年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 国家烟草专卖局:严控电子烟产业新增产能 合理控制产能规模
- 基金与A股又双叒“跌上”热搜:破3000点后如何走?十余家基金火速解盘
- 尼日利亚一非法炼油厂爆炸致100多人死亡
-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此前存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财务资助问题
- 中航安盟2021年承保利润承压 余萌出任董事长
评论专区